自去年11月份農場辦社會職能移交地方以來,淮海農場社區積極響應農場公司黨委的相關工作要求,聚焦“作風紀律再深化”“產業效益雙提升”工作目標,面對環衛綠化所臨工集中、人工成本較高的實際,通過優化資源配置、創新工作模式、提升一線治理等方式,對環衛綠化工作進行創新改革,促進農場環境治理向高質量、高效率、低成本推進,為淮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。
優化資源配置。農場社區根據公司黨委的要求,對社區所有崗位進行工作量和價值雙維度評估,通過量化分析崗位飽和度,建立“能效比”模型,為結構性調整提供數據支撐。目前,環衛綠化所負責維護的區域涵蓋道路196318m2,綠化區域94067m2、河道29355m2、公共廁所19座。評估后,環衛綠化所對7名在職人員的崗位職責進行重新劃分,及時清退20名臨時工,實現降本增效。
創新工作模式。為確保人員精簡后工作效率不受影響,環衛綠化所積極探索并推行“機械替代+居民自治”的創新模式。一方面,環衛人員駕駛清掃車對場部道路進行循環不間斷的清潔,確保道路時刻保持整潔,同時保證居民區垃圾日產日清,做到垃圾不堆積、不過夜。另一方面,社區與臨街單位、個體業戶簽訂“門前四包”責任狀,督促大家維護好門前及周圍衛生、綠化、秩序和設施的管護,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到環境衛生和社會治理的各項活動中來。
提升一線治理。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,助力農場發展,社區組織18名管理人員,投身場域環衛工作一線,為廣大職工居民營造一個潔凈、美麗、宜居的生活環境。各生產區是農場各項農業生產任務的一線,考慮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問題,社區根據各生產區垃圾產生量,合理規劃垃圾桶投放點,投放90個垃圾桶,并安排人員每兩天清理一次,有效解決了生產區垃圾處理難題,確保農場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。